时间:2022/9/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牡丹未放酴醾小,并入青梅煮酒时。”宋朝词人汪莘记录下的场面不禁引起人们的遐想:数千年前曹操与刘备就曾青梅煮酒,论天下英雄,豪迈气概,无人能敌。常言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刘备的先祖中山靖王刘胜也曾是当时风头无二的人才。

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如同天神一般的存在,一人执掌天下,掌握全天下的生杀大权,也是人们公认的真命天子。皇位,是无数人的梦想,无数人为了能够坐上龙椅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谁能成为皇帝,谁就能控制全天下。

以此,每当有新的朝代建立时,开国皇帝最先想的就是保护自己的皇位能够一直被自己最亲最近的家人所继承,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一般只有嫡长子可以继承皇位,既皇帝正宫的大儿子。这便是持续了两千多年的皇位世袭制度。

开国皇帝一般都是推翻前朝统治后自己当上了皇帝,但在这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困难绝对不是一个人所能应对的,因此在这些开国皇帝身边一般都会有数位亲信。他们对于新朝的建立也是功不可没的,皇帝都会给予他们丰厚的奖励。如同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在称帝后,对对自己身边的亲信开始分封诸侯王,如楚王韩信,燕王卢琯等。

刘邦这样做是汲取了西周分封制度的短板和秦朝郡县制度的缺点,是为了稳固自己家族的统治力的稳定和长久。但各个诸侯王割据一方独立发展,很快便兵强马壮,有了与朝廷叫板的资本。刘邦担心他们会忍受不住皇权的诱惑,会在自己死后起兵谋反,会对自己的儿子造成威胁。于是刘邦便找借口将异姓诸侯王全部杀死,并要求自己身边的大臣发誓,让他们永远不要背叛汉朝,永远只能辅佐刘家的后代称帝。

但刘邦太过于相信血缘的力量,他不知道,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会为了皇权而相互残杀。他所相信的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也是有弊端的,在皇朝的前期,各个诸侯王与朝廷之间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这是十分有利于国家繁荣昌盛发展的。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各个诸侯国独立发展,其后代的血缘关系愈加疏远,则不免会产生嫉妒不满之情,这便给国家平安埋下了一枚巨大的定时炸弹。

汉景帝年间,刘邦的亲侄子——吴王刘濞带头造反,他暗中与其他的六位诸侯王勾结,七人同时造反,着实是让汉景帝有些措手不及,一时间汉朝皇权有些岌岌可危。好在汉景帝治国有方,民心民意都向着汉景帝,且汉景帝手下有大将周亚夫,才得以对抗七国诸侯并取得胜利。这便是历史上又名的“吴楚七国之乱”。

孝景本纪(公元前年),汉景帝驾崩,汉武帝即位。少年称帝的他并没有沉溺于登基的喜悦,也没有沉溺于声色享乐。他谨记着父亲的遗愿——削藩。他怕七国之乱会再次发生,正在他茶饭不思地想对策之时,淮南王与衡山王再次密谋反叛,汉武帝大怒,派出大军前去征讨。这两位诸侯实力只算一般,这次叛乱也很快就被平定。

虽然叛乱被平定,但汉武帝的心还是无法完全放下,为了削藩之事心急如焚。这时,大臣主父偃向汉武帝上书献策:颁布法律,让每个诸侯必须给自己的儿子一定的封地,不再向过去一样只给嫡长子。这样一来,诸侯的封地就会不断减少,其权力也就会逐渐分散开来;倘若诸侯王分封不均,则势必会导致各个子嗣之间产生矛盾,到时候诸侯便是家务难断,就更不可能想造反之事了。

汉武帝听了主父偃的计策,大为欣喜,下令立即实行。主父偃这一妙计被记入史册,《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其为“上从其记”。诸侯王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是满腔愤怒但又无法发泄。但有一位王爷却对此丝毫不在意,他就是中山靖王刘胜。他知道汉武帝此举是为了削弱藩王的权力。

而刘胜又是个对权力丝毫不在意的人。起初他还害怕汉武帝会为了削藩而对自己不利,但汉武帝此计一出,刘胜便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这个方法对他来说是无关紧要的,汉武帝这么一干,反而说明他暂时是安全的。刘胜想要的不是暂时的安全,他要的是永久的安全,于是为了迎合汉武帝,使用了一个相当高明的计策:疯狂的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

刘胜本就喜欢享受,汉武帝的法规一颁布,他便更“变本加厉”了:整日沉迷美色酒乐。在汉武帝眼中,刘胜只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根本不会威胁到自己,对他也是十分的放心。刘胜也是彻底放飞了自我,史料记载他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孩子,不得不令人佩服。

正是因为刘胜这样的举动,汉武帝对他甚是放心,刘胜也因此是汉武帝统治时期为数不多的能寿终正寝的藩王。刘胜享乐一生,无忧无虑,最终还得到了厚葬,是无数人的梦想。刘胜凭借自己的智慧使自己成为了人生赢家。

参考资料: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

《汉书·武帝纪》

《甲寅西归江行春怀十首》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17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