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说一句俗语“有眼不识泰山”,表示由于对某人有主观偏见,小看了某人。当您熟练使用这句俗语的时候,您是否想过,这句俗语中的“泰山”是什么意思。很多人以为这句俗语中的“泰山”就是五岳之首的泰山,其实,此泰山非彼泰山,这个“泰山”跟五岳之首的泰山,没有一毛钱关系。这句俗语里面的“泰山”是一个人的名字。

鲁班

鲁班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他出生于一个工匠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做木工活。在鲁班生活的那个年代,木匠是一门技术活,由于还没有发明出专业的木匠工具,木匠不仅需要有超强的动手能力,还需要有更高的领悟力。

鲁班跟随父亲学艺多年,掌握了木匠所有的技能,但是鲁班并不满足,他认为木匠还能做得更好。鲁班是一个喜欢钻研的人,他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根据这些经验他研究出了划线用的墨斗,锯子、铲子、刨子等一系列木匠工具,这些工具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木工的工程质量和生产进度。

泰山学艺

随着鲁班的名气越来越大,有许多喜欢做木匠的人纷纷投奔到鲁班的门下拜鲁班为师,这里边就有一个名叫泰山的人。

泰山虽然成为了鲁班的徒弟,但是鲁班并不喜欢他,因为泰山并不像鲁班其他徒弟那样扎下心来钻研木工技艺,他总是喜欢研究一些竹编。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但是他对竹编却并不太了解,他认为竹编并不是一位正经木匠师傅应该做的活,所以,他对这位喜欢竹编的泰山并不太认可。

为了更好地弘扬木匠文化,鲁班对徒弟的考核很严格,徒弟们如果做得不好,鲁班先是耐心指导,如果再做不好,鲁班就会对他严厉批评,严重的甚至除名。

有一天,鲁班到木工现场检查工作,他转了一圈却没发现泰山。鲁班就向徒弟们打听泰山去哪里了,有位徒弟告诉鲁班:“泰山去帮别人做竹编去了”。鲁班一听这话,心里很生气,他觉得泰山不是一块学木匠的料,不好好地做木匠活,竟然去给别人做竹编,这简直是不务正业。

于是,鲁班果断将不务正业的泰山开除出了他的木匠学徒团队。泰山虽然苦苦哀求,但是鲁班还是以他不适合做木匠为理由,开除了泰山。

有眼不识泰山

三年之后,有一天鲁班在集市上闲逛,他发现有一群人围在一个摊位前争相购买。鲁班隔着人群看不到里边卖的是什么东西,但是好奇心作祟,他还是挤进了人群。

挤到摊位前,鲁班定睛一看,原来摊位上卖的都是各种竹编的小农具,有竹篮、竹筐、竹簸箕等,那些竹编的农具造型优美,做工精湛,就连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也不由得心生赞叹。

鲁班抬起头,想要看一看是什么人做出的这些竹编农具。他发现,那个卖竹编的人竟然有点眼熟,再仔细一看,原来那个人竟然是被自己开除的徒弟泰山。

这一下鲁班就尴尬了。当年泰山是因为不务正业而被他开除出自己弟子队伍的,如今泰山制作的那些精美的竹编农具,连自己都做不出来。他不由得脸红心跳,他知道自己当年是看走了眼。

这时候泰山也看到了鲁班,他热情地迎上去想要与鲁班说话。可是鲁班连连摆手,一边后退一边对他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随后,鲁班转身离开了泰山的摊位。

后来,鲁班和自己的弟子们提起这件事的时候,用到了“有眼不识泰山”这句俗语。于是这句俗语就被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一个人有眼无珠,见识短浅。不过,也有人用这句话来自谦,表示佩服对方的高明,有恭维对方的意思。

结语

其实,“有眼不识泰山”这句俗语被广泛应用,还有施耐庵的一份功劳,他在小说《水浒传》中多次引用这句俗语。

例如《水浒传》楔子《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一节中,洪太尉奉旨进山寻找天师,路遇一牧童,后来别人告诉他那位牧童就是天师,洪太尉叹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识泰山,当面错过!”。《水浒全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中,武松初次见到宋江,跪在地下,那里肯起,说道:“小人有眼不识泰山!”。

“有眼不识泰山”这句俗语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被使用到,尤其是遇到尴尬之事的时候,说这句俗语有缓解尴尬、事半功倍之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34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