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自古至今,成王败寇,以权谋权论,改朝换代屡见不鲜。其所最终追求的毋庸置疑便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了,从而想出的控权之术也不胜枚举,而掌握权力最为卑鄙的则非朱元璋莫属了。 02前车之鉴,奇招牵制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名副其实的草根皇帝,当然,那些悲惨痛苦的经历除了磨练了他的心智,让他变得狠,冷,绝之外也给了他很多前车之鉴,计谋启发。 早在朱元璋还在寄人篱下,给别人当小弟时,便亲身经历了自己的岳父被手下的将领反仆为主背叛的全过程。 当时,善于总结反思的朱元璋就意识到军权的核心重要性。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在自己身上重演,在朱元璋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独立的军队后,每当将士出征之际,都会以解决将士们的后顾之忧为由命令上至将军,下至打杂的所有出征将士的妻儿全部召集聚到一起。 而看似荒缪不羁的做法却做到了将士视死如归,大权从未旁落的创世之举。 那么为何明明更像人质牵制却能让士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 03将士感恩,心悦诚服 朱元璋把将士们的家属聚在一起,除了设酒席,热情款待之外,还经常与她们唠家常,联络感情,完全没有居高临下帝王的高傲,反而非常的亲切。 这让将士们觉得高高在上的帝王居然愿意把我们这些平民当家人去对待,我们又怎么能不拼尽全力,上阵杀敌以报效皇恩呢。 有的将士明明已然了无生机,但因为牵挂妻儿老小也会抗战到底决不投降。 毕竟在当那个百善孝为先的尚礼时代,如若真的抛弃家人,背离父母去投降也是会被敌军鄙视瞧不起的。 正是因为这些内外因素,将士们唯有心悦诚服用视死如归的行动去感恩皇帝对妻儿的善待。 或许将士们都清楚自己不过是被利用、被质疑的冲锋陷阵的工具而已。但他们别无他选。自愿臣服有两种,一种是心向往之,愿意跟随,共创辉煌。 还有一种则是没有其他选择,只有臣服才能保护自己想要的和在乎的。而朱元璋想要的无非只是自愿拼尽全力为国效力罢了,当然,将士们更多的也只是第二种自愿臣服吧。 04暗藏玄机,别有所图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暗藏着其真实目的。他之所以与将士们的家属拉近关系,其一是为了更好地笼络军心,让将士们心甘情愿的驰骋沙场。 其二便是为了制约那些想投降欲背叛的不轨之徒。可谓是攻人先攻心呀。 战场是一个九死一生,血流成河的修罗场,而无疑朱元璋的计谋会留下很多寡妇。显而易见,日积月累下来,将会形成一笔很大的开销。 而他并没有将其视为负担反而将那些寡妇们和没有妻儿的将士们聚集在一起,允许并鼓励他们自由再次婚假,相当于是二次利用,又一次鼓舞斗志,收拢人心了。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驾驭统军之道便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高明之举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明朝是最具铮铮铁骨的朝代,哪怕是皇帝战死沙场,也从未出现过屈服,割地,赔款等情况。 也许这和朱元璋的表率有所关联,归根结底,还是不得不佩服朱元璋对于人心的拿捏呀。 05领军之道,该当如此? 领军之道可以是退居幕后的用之信之,也可以是率兵亲征的英勇无畏,更可以是排兵布阵的统领全局。 而朱元璋这有点卑鄙的领军之道难道真的毫无可取之处吗? 显然是以偏概全了,虽然表面看去,将士们肯定也都知道这是在威胁,牵制,怀疑他们,但是苦于家庭的牵绊,唯有拼命厮杀,驰骋沙场才能家人平安。 似乎是过于卑鄙了,但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其方法也不失为一种软硬兼施的攻心之计。 至少哪怕心里痛恨不已,但却一定不会反叛,其结果还是朱元璋赢了。 打败一个人很简单,但若让一个人心甘情愿的奉你为主则难上加难了,而朱元璋则正是从攻心出发,令人只能心悦诚服,别无他选。 很多时候,强硬往往解决不了问题,一味的屈从也只会变本加厉。而从心出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软硬兼施无疑是不二法门。 参考文献《朱元璋传》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42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