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3/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有哪间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本以为《狂飙》的收官是一波收视狂潮的短暂结束,万万没想到这竟是年电视剧市场视觉盛宴的开始。

不得不说,央视的眼光确实不一般。

在高质量作品过后,依旧能拿出相同题材的王炸剧刷新观众的认知。

有了现象级大爆的《人世间》,年代剧再难获得一众好评。

《人生之路》上线后,大家彻底放心了。

连续5天收视率破1,剧情发展不到四分之一就有如此可观的成绩,大爆根本不是问题。

没有顶流大咖助阵,用细腻的笔触和丰满的人物形象抓住观众的眼球,这部央视大剧拍出了国剧的底气。

一、再艰难的人生也能闯出一片天,这才是80年代的青春与奋斗

《人生之路》改编自路遥轰动全国的小说《人生》。

故事发展背景在八十年代的陕北高原,讲述了农村青年高加林坎坷挫折的一生。

相比《人世间》,《人生之路》其实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极具现实的各种元素。

朴实无华的剧情发展、对人物心理细节的描绘,加上演员的形象刻画才能脱颖而出。

客观来讲,这部剧的改编确实比较到位。

1.寒门怎么出贵子?

寒门出贵子到底有多难,经历过的人才懂。

对于农村青年来说,想要出人头地走向更广阔的天空,只有一条路:高考。

“并不是说人生只有高考这一条路,但是只要你们是想改变命运,是想要实现理想,是要人生闪光,这是目前最有效最公正、最顺捷的一条路。”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段话依旧是我们最熟悉也不得不认可的。

县教育局的马股长来重点班做考前动员,看到这些学生的懒散,他气不打一处来。

开口就直接大吼,甚至打了自己两巴掌。

整整五年没一个大学生走出县城,马股长一边高声训斥一边又打了自己几下。

为了激励大家,他表示预考前十名可以县委大院领奖,奖品他自己出钱买。

开篇即暴击,这段看起来夸张到有些搞笑的戏份,却显示出了年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凉。

高考不仅仅能让个人扭转命运,甚至可以改变一个村甚至一个县。

虽然将“高考”作为入戏关键词,却并没有用冗长枯燥的情节来展现。

《人生之路》仅用15分钟描写了学生从预考准备到高考的过程。

简单略过主角,却详细展现不同家长的态度,这是该剧最大的亮点之一。

刘巧珍是几个青年中唯一一个不参加高考的角色。

只读过两年书,在与同龄人聊天时,她不止一次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尤其是高考后听到他们讨论题目,刘巧珍是一点都听不明白。

她的父亲对女儿的心态完全不能理解。

多学女人的手艺,过一两年就有人来相看,女子读书没有用。

刘巧珍的人生一眼就看到了头,没有任何期望。

这还不是最悲哀的,刘立本习以为常的语气和真的不能理解的眼神才是最致命的。

刘巧珍想哭却无处哭,她只能静静地坐着,暗暗抱怨命运的不公。

高明楼是村支书,他最清楚考大学的重要性。

三个儿子,自己还是小干部,这几乎是所有村民认知里最好的生活。

就连吃饭也不忘问二儿子考试的情况。

分还没出来,就必须得问个究竟。

这还没完,张嘴闭嘴都是对孩子人生的希望。

他自己走出去不算,他的孩子、孩子的孩子,将来都得是大城市的人。

高双星脸色越来越难看,父亲说完了哥哥还得跟着说两句。

全家把宝都押在一个人身上,他还得给弟弟做榜样。

这饭是一口都吃不下,高双星撂下碗筷就走了。

对于高明楼来说,孩子的高考真的是一场战争。

不仅仅是孩子的前途,更是自己的脸面。

在他看来,他的孩子就必须强,至少要比高加林强。

高加林就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他的家庭条件是三个人中最为贫困的,却是最好学的。

高加林的父母没有文化,却愿意给孩子最好的。

三个人两碗鸡汤面,一双筷子。

晚上摆着鸡肉的两碗面明显都是为高加林准备的。

母亲满脸笑容递出了筷子,孩子有肉吃了。

“你把家里下蛋的鸡杀了。”

高加林的一句话,母亲的笑容立即消失,她下意识看向了孩子父亲。

高玉德立刻接下话茬。

不是杀的,是闹黄鼠狼,鸡被咬死了。

母亲随即跟着应和。

黄鼠狼咬死才吃的鸡肉,爸爸妈妈不饿,饿了再吃。

高加林看破没说透,他知道这是善意的谎言,似乎也已经习惯了如此。

这三口与村主任一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高加林主动开始汇报自己预考的情况。

昏黄的灯光下,两碗面在桌子上,高玉德两口板板正正地坐在儿子对面。

三个家庭,通过家长与孩子相处的细节来展现各自的家庭情况,侧面展现了三个青年成长环境,和性格形成的原因。

不仅仅是单薄地描绘角色本身,而是从全方面塑造人物形象,他们仿佛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

相信更多家长也会产生深深的共鸣。

局限的眼界、封建的思想,寒门如何出贵子放到当下都值得探讨。

《人生之路》既深刻书写了八十年代农村青年注定曲折悲哀的人生,又将教育的重要性展现在了大众面前。

这是国人才能体会到的辛酸。

2.用喜剧手法反衬悲剧色彩

风格的把握在年代戏中尤为重要,不能轻浮又不能过于压抑。

《人生之路》算是沉重得恰到好处。

剧中不少对人物小动作和台词的精妙设计非常让人惊喜。

刘巧珍感受到自己和同龄人的差距后,回家闹了脾气。

思想封建的刘立本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听到她说听不懂别人说话,直接发问:谁说话你听不懂,他说的不是人话?

别人沟通是零障碍,这对父女中间似乎隔着一条银河。

预考结束的晚上,高加林让村主任高明楼帮着看了几道政治题。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想到自己家那位,高明楼气冲冲地回到家。

人家还讨论题呢,家里的这个躺在床上没事干。

他气得挥起帽子就往高双星头上砸。

“干啥啊这是?”

“我问你,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你咋看嘞?”

“你有病吧?”

“你才有病嘞!我再问你,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个甚?”

“我,我哪知道啊?”

一个气得话都说不利索,一个莫名其妙挨了一顿骂。

简直是笑不活了。

高双星顶替高加林进入大学,他过得也并不好。

不仅良心上过不去,他的思想和学识与别人不在一个高度上,根本融入不了集体。

当同学在讨论乡土文学创作时,别说插句嘴了,他都跟不上这些人的步伐。

到了饭馆,同学的争吵更加激烈了。

正吃着饭,一言不合小卷发拍案而起,越说越激动,还让对面再去读一遍。

高双星停下筷子,抬头一动不动地看向这个站起来的人。

都是文学系的新生,竟然被说不懂小说。

高双星身旁的小寸头不乐意了,饭也不吃直接站起来对峙。

同样坐一桌的女生都把头低下嫌丢人,高双星却已经看呆了。

他看看这边,又瞅瞅那边,扑闪着无知的大眼睛透着一股澄澈的愚蠢。

高双星努力想听懂这俩人到底在说什么,可大脑好像停滞了。

最后这几个人不欢而散,高双星还坐在原来的位置,消化他们究竟为何情绪如此激动,以及辩论主题的含义。

他与旁人根本就不在一个世界,就连努力都找不着方向。

这种极大的反差感极具喜剧色彩,没有一句台词却将人物的心理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俊不禁。

想念书的没机会,能上学却不好好上。

整部剧裹着悲剧内核,几乎所有人物都透着年代赋予的悲哀,可导演偏偏在其中加入了喜剧色彩。

也正是突如其来的笑点,让观众在回味之余不得不感叹小人物无法挣脱的注定命运。

“因为我们读过书所以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因为我们读过书所以我们知道可以换一种活法。”

尽管剧中的人物终究要归顺于命运,却依旧积极乐观。

大学录取名额被顶替、教师编制被挤走,从山村到县城再到一线大城市,最后回归乡土。

高加林看似坎坷甚至失败的一生却是无数平凡人的真实写照。

难道必须成功才配成为电视剧的主角吗?

《人生之路》所展现出来的人生才是八十年代的青春与奋斗。

二、实力派同台飙戏,诠释永恒不变的人生话题

其实在《人生之路》官宣阵容时,不少观众还是捏了一把汗的。

两个青年演员加上一众脸熟却算不上大咖的老戏骨,甚至连一个顶流中年演员都没有,这是年代戏极为少见的配置。

没想到陈晓和李沁还真的撑起来了。

1.陈晓

从《突围》到《梦华录》再到《人生之路》,过了三十岁的陈晓一直在突破自我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高加林不停地在人生的道路上摔倒再站起来,自身的些许优越感和失败后的极大心理落差,需要极其细腻的表演来刻画。

在我看来,陈晓的表演让人物真正活起来是在高加林高考落榜之后。

他的失魂落魄、崩溃大吼,彻底打破了头脑灵活、彬彬有礼固有的人设。

当了多少年的状元,关键时候掉链子,巨大的冲击让高加林感受到人生无望。

他沉默了几天,通过刘巧珍彻底发泄了出来。

语速极快、情绪即刻爆发,在线的台词功底让观众瞬间入戏。

寂静的夜,高加林起身坐在床边。

坐了一会他看向身后刘巧珍拿来的篮子。

他掏了个枣花馍,大口塞进嘴里,站在桌旁开始无声地咀嚼。

一口一口接着一口,高加林似乎将不满和委屈全都就着馍咬碎吞进了肚子里。

只有泛红的眼眶在叫嚣着对命运的不满。

陈晓身上真的有高加林的那股劲。

无论被怎样的磨难揉搓,依旧可以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全副武装继续赶路。

在学生面前,他永远阳光开朗、甚至连语调都上扬,课堂上的他似乎真的在闪闪发光。

大三便在家乡艺术学校做代课老师,帮助艺术考生补习表演,或许陈晓自己在某些时候也能真切感受到高加林的心理状态吧。

2.李沁

通过文字真的很难想象,究竟是怎样的魅力能让一个质朴的女人如此着迷。

两个短粗的麻花辫、细碎的中分刘海露出光洁额头,一整个黑黢黢的土妞,几乎全素颜出镜,李沁是真豁出去了。

高加林简直就是刘巧珍的神,她每次看到他眼神都泛着光。

完全崇拜,她将高加林当做人生中的希望,好像嫁给她就是唯一的梦想。

不仅外形,李沁在剧里举手投足间都是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将拖拉机开到家门口,手刹一拉,腿一跨蹦下车。

紧接着将车上装干粉条的大框举过头顶,送上台阶。

挎着篮子一路小跑跟着父亲走进家门。

一系列动作干脆利落、一气呵成,这不就是干农活长大、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吗。

尽管无条件倒贴男神,可李沁诠释的刘巧珍却并不只是高加林的附属品。

她疯狂地爱着高加林的同时,也透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另一种人生的希冀。

陈晓和李沁这两个本来不搭边的演员,却能将农村青年演得栩栩如生,同屏出镜没有任何违和感,青年演员真的站起来了。

3.林永健

不愧是国家一级演员,林永健的表演绝对是整部戏中最抢眼的存在。

高明楼有村干部的做派和比较开阔的思想,可他自私自利、虚伪又虚荣。

他不是个合格的干部,却是个好父亲。

儿子顶替了高加林的大学名额,他的内心也非常煎熬,所以各种补偿高加林。

小小的配角,林永健却将其演出了多面的形象。

儿子不争气的暴躁,被表扬后沾沾自喜地炫耀,以及良心备受煎熬的无奈。

他是导致高加林悲苦人生的罪魁祸首,却也没有坏到骨子里,这样真实具体的角色才是现实的影子。

剧中还有不少演技在线的实力派戏骨,他们的加入让比较平淡的剧情变得生动精彩。

作者路遥曾说“《人生》最后一章,不是结局”。

真正的结局不是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归属,而是仍旧生活在困苦中的千千万万百姓。

没有鸡零狗碎的家庭矛盾,或太多复杂狗血的多角恋,《人生之路》看似不讨喜的剧情,却能直击人心,让观众在戏剧化的人物身上感受到生活本质。

高双星冒名顶替进入大学,却被良心束缚一生,没有真才实学始终无法融入同学。

高加林没有上大学,奋斗了一生最后还是回归了土地,可他的人生依旧是精彩的。

刘巧珍掏心掏肺、真诚善良,却还是与挚爱擦肩最后嫁人生子。

终究无法圆满,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75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