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聪明一点,不至于受穷,不至于被人瞧不起,不至于经常被人所算计;但要想更进一步,获得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恐怕还得高明一点,做一个“高明人”。 何谓“高明人”?喜哥认为:能察不察收得住、能胜不胜放得下的人,即可谓之“高明人”。“能察不察,能胜不胜”语出《菜根谭》,原文是这样的,“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高明人,明明可以查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偏偏不去查,这是收得住;明明可以战胜某人,偏偏不去胜,这是放得下。高明人为何这样做?因为不去做的结果带来的收获,比去做的结果带来的收获,要多得多。这才是真正的高明,这才是真正的勇气。聪明的人擅于干;高明的人,不仅擅于干,还擅于不干。 一、高明的人,能察不察,收得住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大败袁绍于官渡,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袁绍逃跑以后,曹军缴获许多辎重、图书、珍宝,其中就有许多信件是曹操阵营的人士与袁绍暗通款曲。曹操看都不看,一把火全烧了。 曹操的这种行为,就是一个高明人应该干的事情。明明可以秋后算账,却不这样做,因为他知道没有半点好处;明明可以记在心里以防万一,却没这样做,因为他明白那会给双方留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这就是能察不察。 日常生活中,有句俗话叫“看透别说透,还是好朋友”,也是能察不察的意思。有时候,我们偶然发现,有些朋友背着你做了一些对不起你的事情,也许他是无心的,也许他是偶然犯了一回错。假如是可以忍受的事情,假如你还想和他继续交往,那你就不必问得那么清楚,装作不知道才是最佳的选择。 日常生活中,还有句俗话叫“难得糊涂”,这里面也包含着能察不察的意思。凡事掰扯得太清楚,就有点斤斤计较的意思,显得不那么好看了。太有条理的人、太较真的人情商往往都不高,人缘自然也很差,这是因为他察得太过清楚的缘故。 二、高明的人,能胜不胜,放得下 东汉建安十二年,曹操大军在柳城大败袁熙、袁尚和匈奴联军,袁熙、袁尚、辽东单于速仆丸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有人建议,乘胜追之,则袁尚兄弟可擒矣。曹操却选择班师回朝。不久,辽东太守公孙康斩袁氏兄弟,传首京师。 曹操这样做是很高明的,正如曹操所说:逼得太急,则公孙康和袁氏兄弟势必联手抗击;留出余地,则公孙康和袁氏兄弟必然相互图谋。以曹操的实力,直接攻打公孙康,必然不在话下;但曹操选择能胜不胜,既得以休养生息,又省了很多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其中包含着能胜不胜的哲学。我们所面对的人,绝大多数算不上敌人。与人竞争或争执时,不必把事做绝,把人逼上绝路。别人无路可走,很大几率会不择手段报复于你;而这些报复都是我们不可承受和难以预防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说“自己吃肉,给别人留些汤喝”,这也有能胜不胜的意思。钱,你一个人挣不完,留些挣钱的机会给别人;既可以壮大自己的朋友圈,又可以收获别人的赞许。如果太过贪婪,必然引起别人的仇恨和妒忌,随之带来意想不到的打击和报复。贪婪就是一种原罪。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做人就应该越活越明白,越学越聪明,越做越高明。你若真正理解了“能察不察、能胜不胜”的内涵,你的人生境界也就比一般人要高很多了,收放自如。记住,干、往前冲,是高明、勇敢的表现;学会选择不干、学会选择后撤,才是真正的高明、真正的勇敢。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25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