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 曹操赤壁之败,给了“浅滩蛟龙”刘备崛起的机会,刘备因此“借”到荆州,在东汉末年的乱世站稳脚跟,又积极履行诸葛亮的隆中之策,进取益州,从此蛟龙入海,证明了曹操曾说过的一段高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入主益州使曹操很焦虑 刘备是编草席的,这是当时大多数人的看法,刘备是一个英雄,却是曹操的高见。曹操没看错,当刘备取入主益州之后,英雄气概尽显,站稳脚跟的刘备,早不是世人所言的“织席贩履”之徒。 曹操见刘备发展壮大,第一时间派兵出征汉中,打算以汉中为屏障,阻断益州北伐之路。其实曹操此刻已经有点心急了,因为他对刘备十分了解,若不尽早限制,恐怕后患无穷。 建安十三年(公元年),刘备攻占巴蜀的时候,曹操则进军汉中。汉中张鲁在刘备与曹操的包夹之下,最终选择投降曹操,他的态度十分坚决,“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其中具体原因比较复杂,有机会另外再写一篇文章讲一下。 正如曹操之前构想一样,刘备得蜀中,他得汉中。曹魏占据汉中的消息传入巴蜀的时候,百姓都十分害怕,“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不能止”,可见,蜀中人民当时对曹魏和战争多么抗拒,也从这里可以看到,汉中对蜀中而言,威胁有多大。 汉中的地理位置之于蜀中,就像是蜀中的咽喉一样,曹魏占据汉中,则扼住蜀中的咽喉,随时都给予蜀中强大的武装压力。 刘备感受到汉中的压力 因为汉中的重要性,司马懿劝谏曹操,应该直接一鼓作气,拿下蜀中。司马懿的建议可以说非常正确,曹操也明白这一点,只不过曹操没有选择这么做,是因为此刻曹魏之中出现叛军,他必须回去解决。 司马懿其实也明白,进攻蜀中不可为,他只不过是在展示自己的能力,至于是不是这么做,是曹操的选择,但是我作为谋臣,该做的工作做到了,这也是司马懿老奸巨猾的地方。正如法正后来所言: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三国志》 随后,法正还指出,夏侯渊和张郃的才能有限,如果主公带着诸位将军,“举众往讨,则必可克”。 其实法正这个献策,和司马懿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他说与不说,此时的刘备都必须要进攻张郃。因为在建安二十年(年),孙权偷袭荆州,同时张郃也趁机进攻巴西,一度打到了宕渠一带,刘备不得已之下,与孙权暂时谈和,回兵进攻入侵的张郃,毕竟孙刘联盟,共抗曹操才是正道。 但是刘备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却是法正的话给了他决心。此次军事行动受到张郃的牵制后,刘备切身地感受到汉中有曹魏驻军对自己影响极大,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刘备在得到法正的肯定之后,下定决心一举拿下汉中,一劳永逸。 刘备与曹操激烈争夺汉中,将星云集 建安二十二年(年),汉中之战由刘备主动拉开战幕,这一次大战,可谓将星云集,蜀汉方面更是除了荆州精锐之外,倾巢而出。刘备集团,自己亲征意外,更带上了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名臣名将,曹魏集团方面,也派出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徐晃、郭淮等一众名将,双方阵容堪称豪华,也体现出双方对于汉中的重视程度。 刘备虽然踌躇满志,但是曹魏的实力摆在那里,最初的战事,刘备还是碰了钉子。刘备派张飞、马超、雷铜、吴兰四位将军攻打下辩,却被曹洪、曹休、曹真击败,搭上了雷铜、吴兰的性命,张飞与马超逃走。 除此之外,刘备派遣陈式去劫马鸣阁道,想一举通过这样的行动切断汉中与许昌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想法非常正确,但是陈式的对手是徐晃,被杀得打败,“多死者”。徐晃捷报传到曹操手中,曹操大喜过望,因为汉中如果被切断与许昌的联系,将陷入危机之中,曹操因此对徐晃大加赞赏。说道:“将军一举,夺贼计,善之善者也。” 曹操有多开心,刘备自然就有多痛苦,这几次败仗下来,让刘备的兵力开始不足,军心开始不稳。当刘备的求援信传到诸葛亮手中时,诸葛亮也没有当机立断,而是选择去咨询杨洪。 杨洪这个人是刘璋时期的旧臣,十分有能力,他闻听主公前方失利,来信求援之后,给了诸葛亮一个积极正确的建议。 杨洪认为,“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如今汉中战事虽然吃紧,却是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的关键之战。杨洪提出“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诸葛亮听到杨洪的说法,深以为然,于是决意赌上国运,男子战,女子运,以全国之力支援汉中,刘备得此助力,汉中战事开始升级。 曹操来了 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 曹操在汉中战事吃紧的情况下,带着“数千万囊”的粮草来到汉中,他的态度非常明确,这汉中他要定了。 曹操对汉中十分重视,刘备对汉中势在必得,这场激战爆发,互有胜负,有黄忠中伏,也有赵云反击。刘备损失了几员大将,曹操也损失了夏侯渊。 刘备与曹操在对峙博弈之后,刘备主动出击,曹操逐渐开始不敌,虽然表面上调来自己的“黄须儿”曹彰,却在他到来之前,便选择退出汉中了。 曹操主动撤离汉中尽显高明? 有很多人认为,曹操其实没败,而是主动撤出汉中,这是曹操的高明之处。 不可否认的是,曹操确实是三国枭雄,其实力强悍自然不必多言。但是刘备也不是软蛋,在形势分析,军事指挥调度上,他也是一把好手。 对于汉中而言,曹操是“壮士断腕”,刘备确实“以命相拼”。汉中之战,曹操其实是惨败而走,损兵折将,丧失汉中,也就意味着丧失了对巴蜀的军事压制力。 之所以有人认为曹操高明,是因为曹操在撤退的时候,带走了汉中的一部分人口,而古代战争中,人口资源极为重要。所以,很多人认为曹操带走人口,只留给刘备一座“空城”,让刘备分兵把守,徒然耗费国力。 “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这是阎圃劝谏张鲁时对汉中的介绍,可见汉中不仅有人口,还有“财富土沃,四面险固”。更是杨洪口中的“巴蜀咽喉”,战略意义极高,即便汉中空无一人,也绝对不能让给曹魏,作为落脚点,但从这一点来看,根本就不是曹操主动撤退,更谈不上所谓的“高明”,放弃汉中这样“得陇望蜀”之地,绝非曹操所愿。 曹操边民内迁,当时并不是针对汉中的特殊举动,而是一个广泛的策略,在汉中迁民主要分两次,《三国志》记载如下: 鲁降,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馀口。 “汉中民数万户”、“八万馀口”,这是曹操两次迁民的数量,具体数字不得而知,但是从这里来看,再对比“户出十万”,曹操迁走的人大概有汉中半数。 可见,曹操走后的汉中,并非是所说的“空城”,有民有田,战略意义重大。最重要的是,曹操内迁之民是“双刃剑”,虽然增加了人口,也因为难于管理,屯田制的巨大压力,让这些人思念家乡,频繁发生叛乱的情况。 纵观汉中之战,得益者还是刘备,胜利者也是刘备,曹操是败退无疑,虽然迁民之举退走不失为正确选择,但也绝对谈不上“高明”吧。 汉中之战将星云集,曹操主动撤离汉中尽显高明?其实刘备更胜一筹 如果你已经看到这里,一定记得
|